2023年4月15日下午,在朱村街党工委指导下,朱村街人大工委联合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的朱村街“双百工程”社会工作服务站,共同举办“人大代表村居群众面对面 零距离解民忧”人大代表助力民生兜底攻坚行动座谈会。
通过座谈会,让服务走出来,把代表请进来。人大代表与困境群众面对面座谈,零距离倾听困境群众的声音,感同身受纾困解难,创新“问政”形式与成效,彰显人大担当。出席本次活动领导嘉宾有朱村街党工委委员何蔼妍、人大办负责人杨颖惠,广州市人大代表阮琳、增城区人大代表朱丽冰、朱素兰、吴恒山、苏秀清,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晓冰,以及来自朱村街9条村居的困难群众代表。
座谈会开始,朱村街党工委委员何蔼妍表示,组织本次座谈会,让人大代表零距离了解困境群众本质问题,发挥人大代表为人民发声作用,助力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的急愁难盼问题。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用心为民解困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。接着市人大代表阮琳的发言,作为人大代表,深入基层调研,准确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,确保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解决。
座谈会上,有家属代表提了有关孩子课业辅导、家长教育等困难问题。其中来自联兴村一位60多岁的啊婆提到:因儿子车祸过世,儿媳改嫁,导致只有自己和老伴照顾刚出生的孙女,随着孙女长大,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出现。现场的领导、人大代表建议:家属要充分利用家里的资源,让学习成绩好的大孙子去辅导该孙女,同时也可以借助电子设备辅导她作业。另外,政府及社工也尝试链接通过本地的高校资源组建大学生辅导团队,开展一对一去辅导学习。朱村村一位40多岁的妈妈提到:自己的孩子是语言残疾,之前有去康复机构治疗,但是效果甚微。上学学习成绩差,和同龄人的差距很大。人大代表的建议是:家长降低对孩子的期待,接受孩子的特殊性,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。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帮助孩子。龙新村的50多岁的爸爸提到,自己的女儿从一出生就是听力一级残疾,后面通过社工引导,做了手术,安装了人工耳蜗。孩子只能听得懂简单的话,但是不怎么会说。目前家长在番禺区特殊学校陪读。现场领导及人大代表的回应和建议:家长需要唤醒孩子的“沉睡状态”,并经常刺激,反复训练和强化。可以经常与孩子对话,或者家里用收音机等设备重复播放。训练孩子多说,先单字,再次是短句。
座谈会上现场领导及人大代表针对家属们提出的问题,一一给了解决建议,另外,针对个别家庭的特殊问题,朱村街“双百工程”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将会一一跟进,开展专业帮扶服务。
本次座谈会,建立人大代表、困难群众零距离对话平台,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,更好的汇集民情,反映民意,推动解决困难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。切实推动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清单变为美好生活“幸福清单”,做到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落实、处理有反馈,不断提升朱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